木兰围场上的神话故事3
鸦鹊分布的范围很广,但是为什么满族的鸦鹊崇拜尤其突出呢?北方鸟的种类比较少,鸦鹊是留鸟,又是喜欢在人类居住地活动的鸟类。它们主要栖息在树林里,而东北的森林很多,到林子里打猎又是满族先民的主要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因此,跟鸦鹊接触的比较多。北方还有其他渔猎民族也喜爱鸦鹊,也与此有关。只是满族势力较强,且把鸦鹊的神话传说记载到典籍里而对其倍加崇爱,因此较之其他北方民族,满族的鸦鹊崇拜影响力更大,地位更突出。南方鸟的种类比较多,他们主要以农耕的生产方式为主,鸦鹊,尤其是乌鸦在它们的生活中不起到太大的作用,因此南方民族对鸦鹊的喜爱和崇拜并不突出。
满族的鸦鹊崇拜地位很突出,但是满族对于乌鸦和喜鹊的崇拜却是有区别的。
满族对于喜鹊的崇拜,除了上面提到的因喜鹊的警觉性而使满族赋予它的神性外,无外乎还有喜鹊外形美观、体态轻捷、声音响亮、于人于畜无害等方面的原因,并融合了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对喜鹊喜爱的民俗心理。在汉族看来,喜鹊不但有报喜的功能,还有促使两性结合的民俗功能。这方面最主要体现在喜鹊为牛郎织女七夕相会搭桥的传说中。而在黑龙江流域则流传着一个《喜鹊窝里找媳妇》的故事,老丈人出了种种难题考验女婿,最后一道题是让小伙子在三个大喜鹊窝中找媳妇。由此可见,在满族传统观念中,喜鹊在生殖与两性结合方面有特殊作用。喜鹊除了人与神相通的媒介,还是两性结合的媒介。
满族对于乌鸦的崇拜的比喜鹊要早。对于乌鸦的崇拜是一种古老的信仰,中国的许多民族在古代的时候都曾经崇拜过乌鸦。上古神话有三足神乌为王母取食的神话,已将乌鸦称为“神乌”。而用乌鸦占卜是古人对乌鸦崇拜的一种体现,早在西汉时期,就盛行鸦卜习俗。后来甚至还有专门讲用乌鸦占卜的著作《阴阳局鸦经》。在黎族的《举木惹牛》故事中,乌鸦能够救人,在普米族神话《洪水滔天》中,乌鸦能够预料灾难的发生。对于乌鸦的崇拜,跟生产方式有关,最早的乌鸦崇拜应当产生于狩猎时期,乌鸦能够帮助狩猎者找到动物的尸体,获得食物,同时有些民族还有崇黑的习俗,乌鸦因其黑色羽毛而受到喜爱,后来,乌鸦的形象走向了其对立面,主要是因为生产方式的转变,大部分的民族由狩猎转为农耕,乌鸦的杂食性和爱偷东西的习性就使其遭到了厌恶。尤其当人们远离丛林,并有了更先进的手段来获取食物的时候,便不再需要借助乌鸦来寻找食物。此时乌鸦的食腐性便使其成为报丧的信号。满族现在也不再采用渔猎的生产方式,然而在其他民族对乌鸦的审美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的时候,满族至今还存在着对乌鸦的敬仰和崇拜。这里,乌鸦曾经救过本民族祖先的传说在保留满族对乌鸦的祭祀与崇拜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满族的鸦鹊崇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神话传说和满族鸦鹊崇拜的密切关系。第一阶段是原始的动物崇拜。它的形成与鸦鹊的生物习性以及萨满教观念有关。当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后,原始动物崇拜在满族的信仰体系中淡化了,积淀在满族人的集体无意识中。而神话传说中鸦鹊的指引者形象、使者形象和保护神形象保留了这种崇拜。第二阶段是因为传说中鸦鹊救助过满族的祖先,因对祖先的崇拜而产生的对鸦鹊神性的崇拜和感恩心理。表现在神话传说中则是鸦鹊的拯救者形象和造福者形象。这一阶段的崇拜,蕴含着满族集体无意识里的对鸦鹊的原始的动物崇拜。鸦鹊搭救满族祖先是形成当今满族鸦鹊崇拜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鸦鹊独特的生物习性是满族先民可望而不可及的,它们对满族的助益,使其敬仰、感激不已,进而崇爱它们,保护它们,敬伺它们。对于鸦鹊的这种崇爱和感恩心理,客观上保护了鸦鹊的生物种群。其实,保护对满族人有益的鸦鹊也就是保护了自己。然而现在很多人却只会向自然界索取,不懂得报恩,不保护带给我们益处的自然界的动植物。我们实在可以从满族对于鸦鹊的保护上学习点儿什么。
木兰围场出游咨询:0314-783 8888